(漢聲電臺 記者張忠恕 /臺北報導)
全球暖化影響,居家病媒、害蟲孳生,民眾使用藥的需求增加,因此環境部提醒民眾,在清潔與防治環境害蟲時,應優先使用簡單、安全的非化學方法,若在必要時選用合格的環境用藥也須掌握用藥4要原則。
環境部執行環境用藥產品查核抽驗,去年查核環境用藥廣告、偽藥及抽驗有效成分含量共計2萬7,015件,合格率9成7,其中,環境用藥廣告查核5,430件,違法廣告247件,違法廣告態樣大多數為,民眾無照在電商網路平臺,販賣環境用藥殺蟲劑及未經核准登記的環境用藥商品等;標示查核2萬1,452件,不合格計377件,不合格樣態多為過期環境用藥;抽驗130件環境用藥有效成分含量,不合格4件;查獲未經查驗登記的偽藥3件。
環境部化學署長謝燕儒表示,民眾選購環境用藥時,應依循安全用藥「4要」原則。(訪音)
此外,廣告販賣環境用藥商品,則應謹記「不刊登」、「不亂買」、「不推薦」的「3不」原則,避免觸法受罰。
環境部也特別提醒,不少民眾出國旅遊回國時,只能攜帶1公斤以下的環境用藥通關,而且只能自己使用,切記不要上網廣告、販售環境用藥,否則將遭罰新台幣6萬至30萬元罰鍰。
環境部已建置「環境用藥許可證及病媒防治業網路查詢系統」(https://mdc.moenv.gov.tw/PublicInfo),方便眾查詢選購的環境用藥是否經過合法登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