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關閉選單
:::
文字大小:

思覺失調症早期發現可控制 北市推介入計畫助治療

發布日期:2025/11/18
收聽:
思覺功能自我檢測表(北市衛生局提供) 思覺功能自我檢測表(北市衛生局提供)

(漢聲電臺 記者張忠恕 /臺北報導)

鄰居常在半夜大吼大叫,而且常懷疑別人在背後講他,大家對他的行為都覺得很害怕…,臺北市衛生局指出,這類行為有可能是「思覺失調症(俗稱精神分裂症)」的早期徵兆,思覺失調症(schizophrenia)的盛行率約 4‰至 1%,以北市今年 10 月 244 萬人口數推估,約有 9,700 至 2,4000 人可能罹患思覺失調症,不僅病人痛苦、家屬負擔重、也造成社會經濟重大的影響。

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社區精神科主任陳柏妤表示,思覺失調症,是一種需要持續醫療介入的慢性化腦部疾病,發病年齡通常在青年期(20 至 30 歲之間),初期症狀可能有情緒起伏大、言談詞不達意、突發的強迫症狀、間歇的聽幻覺、不明究理的恐懼感、對外界變得敏感多疑等,若能及時察覺,並及早介入治療,將有助於降低病情惡化風險。

陳柏妤提醒,民眾或身邊親友,如有思覺功能困擾,也可運用「思覺功能自我檢測表」自我篩檢。陳柏妤說:(訪音)

衛生局 108 年即首創「身心失調發病早期介入計畫」,由臺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立「早期精神病介入合作團隊」,針對初次發作的精神病或處於發病高風險期的族群,提供電話關懷、居家訪視、藥物諮詢、生活調適建議及職業或社福資源轉介等,更視個別狀況提供免費腦部認知功能檢查等,衛生局呼籲市民善加利用。

回列表
close open 漢聲廣播電台滿意度調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