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關閉選單
:::
文字大小:

中風後肢體痙攣成失能主因 醫:肉毒桿菌素治療與復健改善痙攣症狀

發佈日期:2024/11/07
收聽:
臺大醫院神經部蔡欣熹醫師指出,約有4成患者會在中風後半年出現肢體痙攣,肢體張力變強、肌肉緊繃和關節活動度受限,會出現肩膀內收、手肘屈曲、拳頭緊握等情況。(陳瑾瑜拍攝) 臺大醫院神經部蔡欣熹醫師指出,約有4成患者會在中風後半年出現肢體痙攣,肢體張力變強、肌肉緊繃和關節活動度受限,會出現肩膀內收、手肘屈曲、拳頭緊握等情況。(陳瑾瑜拍攝)

(漢聲電臺 記者陳瑾瑜/臺北報導)

臺灣每年約有445萬人次因腦中風就醫,臺灣腦中風病友協會今天發布「腦中風患者與照護者生活大調查」結果,並邀請中風患者鍾先生,分享他發病後左手因肢體痙攣,5年多來只能單手過日子,幸好在接受肉毒桿菌素治療,並搭配規律復健下,左手已能拿起水杯,也成功重返職場。

中風是導致國人失能的主因,對家庭照護與社會經濟帶來巨大負擔。臺灣腦中風病友協會今(7)日攜手臺灣腦中風學會及國民健康署,並邀請臺大醫院專科醫師一同公布最新「腦中風患者與照護者生活大調查」結果,發現僅有37%患者在中風後可自行進食,但同時有6成照護者的工作與收入受影響,呼籲民眾重視中風危險因子,以及中風後更要積極復健。

臺大醫院神經部蔡欣熹醫師表示,約有4成患者會在中風後半年出現肢體痙攣,更是導致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,患者應合併採用藥物與非藥物方式進行治療,其中,健保有條件給付肉毒桿菌素治療,有助於改善中風後肢體痙攣症狀。(採訪原音)

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,預防勝於治療,民眾除了要規律健檢外,更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,此外,國健署明年起將調降成人公費健檢年齡至30歲,提早幫民眾找出疾病的威脅。

 

左起:臺灣腦中風病友協會周中興理事長、臺灣腦中風學會連立明理事長、國民健康署魏璽倫副署長、臺大醫院神經部蔡欣熹醫師以及病友鍾先生(圖/陳瑾瑜拍攝)。

回列表
close open 漢聲廣播電台滿意度調查